



















































產品設計:健康聯網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團隊:杏翔股份有限公司
杏翔視訊診療【醫生馬上看】立即上線
疫情肆虐期間,為民眾提供視訊診療服務,除了可彌補到院人數減少,影響收入,亦可減少到院相互感染的風險,健保署因應 COVID 19 之「 視訊診療 」調整規範 (111.5.13 第十五版),將照護的對象擴大為門診病人,直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散日為止,相信 貴院已經實施多時。但是,除了一般看診,如何善用視訊診療,減輕人力負擔,增加業務機會,杏翔公司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說明如下。
一、現有視訊診療未盡如意之處
對於已經藉由LINE、Google meet、Webex…免費視訊軟體的院所而言,會有幾個不便之處:
- 需要醫師花費寶貴看診時間操作
雖然事先可動員跟診人員,將受診對象加入候診等待,然而雙方未能事前測試,當醫師看診時,無法確定對方環境是否適合遠距看診。 - 看診過程尚須分神拍照存證,記錄管理困難
為了符合健保規範及應付抽審,診前、診中均須拍照存證,事後照片需歸檔、調閱增加管理上的負擔。 - 使用面的親合度不高,造成高齡或患病中就診的困難
資訊設備需要有相當使用經驗才能順利操作,均須事先加入院所群組或透過人工傳送視訊連結才能看診,患者進入門檻較高。
二、杏翔視訊診療有什麼不同?
患者預約後,可進入候診清單馬上看診
- 候診者可看到預計看診時間、現在看診進度,在看診前可與跟診人員測試視訊功能,待診間叫號後即可立即看診,真正做到馬上掛診、醫生馬上看。
- 醫師於診間維持原看診習慣
民眾於候診清單上待診,對方視訊可出現於第二螢幕,醫師於診間維持原作業習慣,看診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可日後配合健保抽審、及記錄不明意圖患者,可保障院所其過程納入正式病歷。
三、疫情過後如何維持視訊診療
- 疫情期間可培養患者及其家屬熟習視訊診療,日後若政府停止相關作業模式,依然可以自費方式延續使用,方便看診、取藥,增加自費收入。
- 院所居家診療或是機構醫療服務,可透過視訊看診,維持高頻度、高及時性、高可近性的醫療支援。
四、如何藉醫生馬上看增加收入
- 透過視訊診療擴大服務對象
可支援機構住民、企業員工、保險機構保戶…,透過H2O2C(院所對機構對民眾)的營運模式,就可以增加許多的照護對象。 - 藉由建立患者健康照顧會員
民眾與院所成為健康照護會員,院所提供健康管理,隨時提醒民眾健康資訊、健康異常提示、預約回診,以及提供生理量測設備的銷售或租用,隨時記錄個人健康狀況。
醫生馬上看遠距醫療平臺成功的案例
在110年5月18號新冠疫情爆發衞福部鼓勵並開放醫療院所實施遠距離醫療以降低醫院負載,根據健保署公佈的資料,在110年5月20號到6月30號新冠疫情高峰期間, 共有416家醫院以及10,758家診所申請的提供遠距視訊看診服務,在四十天的期間共完成43,216次視訊診療,以及34,240次電話問診, 其中視訊診療約佔55%,如下圖。其中醫學中心約有兩成服務採用視訊診療,有八成服務採用電話診療,且絕大多數醫療院所的視訊診療皆採用協力廠商的視訊會議軟體或是Line的社群媒體平臺,可知自衛生福利部於107年5月11號發佈擴大通訊診察辦法,經過三年的時間,台灣頂級的醫學中心並未準備好遠距醫療及照護所需要的平臺和系統,遑論一般的醫療院所。
但其中有一個很突出的醫院案例,就是以心臟醫學著名的振興醫院,該醫院在上述期間的視訊診療約佔全國13%,在疫情高峰期間該院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實在歸功於魏院長的遠見及執行團隊的努力和決心。在109年11月魏院長決定使用醫生馬上看遠距離醫療平臺為基礎建立該院專屬的平臺時曾說,在109年3月疫情首次爆發時醫院的門診降低了將近 30%,他希望在下次疫情再爆發的時候醫院可以有一套安全、完整而有效地視訊診療平臺,可以提供醫院病患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
振興醫療App在110年5月上旬完成初步上線後,疫情指揮中心在五月中旬將台灣疫情升級為三級並鼓勵醫療院所使用遠距離醫療降低醫院的負載,振興醫App及時的上線,在一個月的時間下載數及突破三萬人,上線一年後下載註冊人數更突破66,000人,遠超過院方原有的預期,除了顯著的彌補了到院門診的數量減少,更在疫情期間提供病患更為方便的醫療照護服務。
振興醫療App的主要功能如右圖,民眾都可以自行到App Store辦理下載和註冊,主要的特色說明如下:
- 整合院內 HIS 掛號系統,同時支援門診掛號和視訊掛號,排號相互穿插,可配合院內原有的看診進度查詢,讓民眾使用熟悉的方式查詢。視訊看診錄影檔案可藉由診號和院內病歷資料做整合,一方面減少醫師處理截圖和整理檔案的時間,一方面也方便健保署查核時的快速調閲。
- 振興醫療App也整合了院內LIS系統,民眾做完檢驗後即可保存並看到檢驗報告,提升 服務的體驗。此外,也可以支援居家量測和穿戴式裝置的數據自動上傳,方便醫護人員提供更精準的醫療照護服務。
- App為健康管理中心創建了OMO融合線上線下服務的模式,由預約健康檢查,線上排檢諮詢,線上看報告和追蹤提醒等各項服務功能,除了提升服務的效能和客戶體驗之外,更將一年一次的健康檢查,轉化升為年度會員制全球預防醫學服務,為 VIP 客戶提供24小時365天不間斷的照護服務,也為醫院擴大自費服務的品項。
- 此外,振興醫療App還整合了醫院的批價系統、醫指付和線上刷卡服務,方便民眾在診前和診後辦理相關的付款,並提升醫院批價櫃枱、藥局和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

一般醫療院所通常簡單的把遠距醫療解讀為架設一套視訊會議系統,連結醫師和病患完成視訊看診服務,但這是對於遠距離醫療較為狹義的認知。在各行各業都在做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數位轉型的時代,醫療院所也不會自外於此一數位轉型的時代潮流。
遠距醫療平臺實則扮演了醫療院所服務數位元轉型的核心引擎,以OMO服務模式,它協助醫院將服務場域延伸到院區之外,藉由整合外部的醫療照護機構人員及生理量測裝置及系統的數據,彌補因距離造成醫師診察資訊不足的缺失,共同以病患為中心做協同照護合作,進而完成精準、即時、有效的遠距離醫療照護服務。下圖對各種健保及自費的醫療場景的創新服務,可作為醫療院所服務數位轉型的參考基礎。
經由杏翔醫療資訊系統和醫生馬上看遠距醫療平臺的整合架構,可以提供醫療院所以極優惠的價格,快速打造醫院品牌專屬的 App及遠距醫療 HIS,無縫升級支援多元場景的遠距醫療照護服務,除了在疫情期間可以及時滿足病患的醫療需求,更能為醫療院所長期數位轉型的目標奠立營運管理的基礎。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產品詳情, 請與我們聯繫. [聯絡杏翔]